家电“下乡”了,汽车“下乡”了,纺织服装是不是可以搭上政策的快车,也“下乡”去拉动一把“内需”?近日,来自工业与信息化部的一则消息让望眼欲穿的纺织服装企业失去了希望:“纺织下乡”子虚乌有。
看来,希望*出台具体的产业政策支持是不太现实了。那么,对于外需受困的纺织服装业来说,“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知道,拉动消费的必要因素,一是有钱消费,二是有人消费。因此,要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首先要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了,才有消费的动力和愿望。业内人士乐观估计: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是众多厂商的“金矿”,农村市场蕴含了接近8000亿元的服装内销规模。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个事关*经济前景的时代命题。仅从纺织服装行业来看,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密集,成了广大农民工人就业生存的*民生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地方出现了企业倒闭、民工失业现象,需要引起*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但要解决好纺织服装行业的民工就业问题,还要考虑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困、民工增加收入的问题。再推开一点讲,所有影响民工收入的经济社会壁垒,比如同工不同酬、子女就学障碍、户籍制度歧视、缺乏社会保障等等,都应该考虑逐步解决,让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然而我们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城市务工农民的收入即使有了大幅提高,但靠这些“城里人”如何扩大农村市场的服装消费?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收入增加的大头,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这些民工只是把一小部分收入回流农村,更多的收入在城市消费。这个现象表明,仅仅靠进城民工的收入来扩大农村市场,也是不够现实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城里人,他们的消费意愿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称,30年后*农村人口将由现在的9亿减至4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带来新的城镇人口爆发性增长。今年的“一号文件”重点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表明我国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决心。拥有城镇户籍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一步,制约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藩篱被打破,将改变经济产业结构,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提升我国经济质量。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也指出,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次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这批人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约占60%,大约有1亿人。
可以想象,未来农村人口的主体就是这些“新生代民工”和“新生代农民”,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决定*能否扩大农村市场的主要因素。对于正在向时尚产业转型的纺织服装业来说,他们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