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培训机构 >

佛山培训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培训资讯 > 积极财政政策调整重点

积极财政政策调整重点

日期:2003-12-19 11:04:43     浏览:162    来源:佛山培训网

  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在强化税收征管、增加收入的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保证各项重点支出。这意味着明年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将适时适度调整政策的力度和重点,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度调整首先体现在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将重点向五个方面倾斜。

  *,重点向社会发展倾斜。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增长仅仅是物质的扩大,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的处境,社会学家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当年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立足于保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实施的一项特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投入主要考虑经济性项目(如交通、电力、通信等),而对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发展考虑较少。

  六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社会发展投入的不足也导致疾病预防体系脆弱,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农村中*校舍的建设和危房改造缓慢等问题。今年发生的非典危机暴露了*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方面的缺欠和漏洞。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但不是惟一功能,*还要利用财政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资金使用向社会发展倾斜,具体来说是要求积极财政政策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医疗、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生态、就业等问题。国债要积极退出竞争性和赢利性的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势。据统计,1998年-2003年国债投资中,约有半数是经营性的项目。

  第二,重点向“三农”倾斜。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过多,农业无论如何发展也没有足够空间使9亿农村人口的收入快速增长。中外历史经验表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选择。在占*总人口61%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落后,电网陈旧,电压不稳,电价高昂,有一半的农户没有用上自来水。积极财政政策要着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创造农民就业机会,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第三、重点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近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所发国债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支持西部大开发。最近中央又作出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财政投入重点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是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第四、重点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近几年*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江河源头和沙漠治理,防护林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由于*面积广阔,生态环境问题较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繁重而且不能放松,今后一段时期每年仍需要保持足够数量的建设资金投入。

  第五、重点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的总体要求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今年前三季我国经济增长达到8.5%,但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考虑还有国有企业下岗人员、非典的影响和未就业*生及未登记失业人员,预计今年城镇失业率可能会达到7%左右,超过一般公认的失业警戒线5%。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扩大就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中长期重要目标,也是宏观经济短期平衡的优先目标。充分就业不是全部就业,在改革和就业存在一定矛盾的情况下,失业率并非越低越好,解决失业问题以倡导合理充分就业的目标为宜。这就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因此,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理所当然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取向。

  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度调整,还包括政策目标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政策着力点从刺激总量需求为主,转向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方式以财政直接投资为主,转向以财政引导社会投资为主,通过充分发挥税收、补贴、贴息、收入分配等政策组合作用,为社会投资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