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1956年
学校建成
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是云南省*所省属公办艺术类职业院校,先后经历了云南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云南省戏曲学校、云南省文艺学校、云南省艺术学校等历史时期。
2004年
三校合并
开设大专学历教育
由云南省艺术学校、云南省文化厅职工学校、云南省电影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开设大专学历教育。2011年,因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学校恢复云南省艺术学校名称,保留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形成大中专一体化办学格局。
2018年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正式归云南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下设戏曲学校、表演艺术学校、音乐学校、设计与传媒学校、文化旅游学校、教育学校、广播电视学校7个二级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通识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校3个教学实体;校企共建"云南杨丽萍文化艺术产业学校""教育产业学校";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省内有*度的艺术家、教学*、技能大师,建有一批教学*、技能大师工作室,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享受云南省*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3人,省级技能大师4人,*级技能大师2人。
2021年
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
舞蹈表演专业群获批省级A档专业群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先后培养了以**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陶春,*音乐学校副院长肖学俊,*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茸芭辛娜,*戏曲梅花奖得主王玉珍、胡春华、陈亚萍以及*戏曲红梅奖得主王润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人才,云南省艺术院团及云南省文化战线80%的艺术人才均毕业于我院,被誉为红土高原上艺术家的摇篮。2021年我校入围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国际标准舞、表演艺术5个专业构建的舞蹈表演专业群入选省级A档高水平专业群。
02 办学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作为云南省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云南华文教育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重点骨干院校和*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省级"双高"培养单位,是云南省*一所为各艺术院团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院校,是**一所举办大专层次杂技表演专业的院校,是**一所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剧 、花灯表演艺术人才的院校,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荣获云南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15强,2021年喜获2项"*届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一等奖。
特为云南文化艺术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期以来,学校为云南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推动云南边疆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与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省滇剧院、云南省杂技团以及*演艺*股杭州宋城集团、华侨城、云南雀之恋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蓝海众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开展云南地方戏滇剧、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以"东南亚艺术团"、"实验杂技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大篷车、百团千队红色轻骑兵和脱贫攻坚惠民演出;先后接待来自欧美、南亚东南亚*的艺术教育代表团到校交流访问,派出教师赴海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接收南亚东南亚、香港等地区留学生短期教育;师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校生艺术展演、青年演员比赛等活动屡创佳绩;学校连续三年入选*艺术基金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