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中医针灸培训班老师教的怎么样
想了解更多请联系夏老师电话微信 v x 同步:一.五.二.四.零.七.一.七.三.二.六
针灸的禁忌人群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痛经针灸什么穴位
1、痛经针灸哪些穴位
1.1、主穴:分2组。承浆、大椎;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压痛点。
1.2、主穴:按证型分3组。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配穴:肾俞、次缪、地机、天枢。
主穴每次取一组,效不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浆穴,以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针感后,快速提插捻转约30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大椎穴将针刺入皮下,向深部缓慢进针,使针感向背部下方传导,亦留针30分钟。
十七椎下,以28号1.5~2寸针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转提插,针感要求向下达子宫,并朝会阴方向放射,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症情,持续提插捻转运针5~10分钟,予以留针30分钟。阿是穴用艾卷作温和灸,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烫为度。承山穴双侧均取,以6寸毫针速刺入皮,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转,使针感扩展到小腹部,留针15分钟。上法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2、痛经针灸有哪些方法
2.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法或埋丸法。
2.2、皮内针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再取出。
2.3、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2.4、穴位注射法
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3、针灸为什么能治疗痛经
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的机理,在体表有关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驱邪。调整阴阳平衡之作用。从而恢复人体脏腑和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使疾病得以痊愈。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主要是与经期或经期前后受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干扰,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正是由于这些淤塞,造成了身体的疼痛感觉。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针灸之所以可以止痛,就是因为针灸可以疏通这些淤塞,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中医对于针灸止痛原理的认识。
女性针灸要注意什么
在经期的头两天,由于子宫内膜正处于破裂状态,而此时针灸很容易加重破裂程度,导致经量过大,甚至有可能导致崩漏,针灸的刺激的确也能对正常月经产生一些不良刺激和影响,如促使盆腔充血,增加子宫收缩等,甚至导致月经不调等。
因此,凡平索月经周期和经色、经量、经质都比较正常的妇女,月经期间好不要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影响月经的排出,可以再月经结束后继续进行相关的治疗的。
痛经针灸什么穴位
如果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本来就不正常,如闭经、痛经、崩漏者,为了调理月经、缓解疼痛,则经期可以作针灸治疗。而对某些急性抢救病人,出于治疗需要,也可施行针灸治疗。因针灸引起月经紊乱,可灸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以进行调经治疗。月经退后和月经量少、闭经,另加天枢、归来穴;月经先后无定期,另加气海、血海穴;痛经加地机、次骷穴。一般治疗3~5次后,月经紊乱即可得到纠正。
资阳中医针灸培训学校在哪里
想了解更多请联系夏老师电话微信 v x 同步:一.五.二.四.零.七.一.七.三.二.六
胃痛针灸什么穴位
1、胃痛针灸的基本穴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跖骨基底前下方。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胃痛针灸什么穴位
2、胃痛针灸具体操作
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3、胃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法 选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脾俞。每次选2穴,诸穴可交替使用。以黄芪、丹参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耳针法 选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毫针刺用中等强度,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胃痛针灸什么穴位
胃痛怎么缓解
1、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好是可以找个地方平躺着,然后轻轻按摩腹部,这样可以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
2、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家里或工作的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3、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4、运动疗法
4.1、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
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4.2、伏地挺身
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胃痛针灸什么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