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培训机构 >

广州培训网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培训资讯 > 温州模具业:何时脱离“依附怪圈”

温州模具业:何时脱离“依附怪圈”

日期:2008-05-05 00:00:00     浏览:213    来源:广州培训网

    

      温州模具制造行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浙江最早生产模具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民营经济孕育发展,成千上万的模具师傅、钳工和其他机械技工相继下海参与模具制造,他们充当了推动“小商品,大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温州模具行业不但为温州轻工业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相对独立以及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遗憾的是,近年来,温州模具渐渐由“先发”沦为“落后”。

  据温州市模具行业协会的估计,2007年温州模具行业的总销售额在60亿元以上,但模具行业规模企业不到5 %。此外,该行业销售额95%以上“消化”在温州本地。这两大现象被业界称之为“怪圈”。最近,模具行业协会正积极筹划着如何引导行业企业走出“怪圈”。

  一个尴尬的局面

  几天前,在位于龙湾技术开发区的文达文具制笔厂,记者看到,在机器轰鸣的制笔生产车间旁,还“依附”着一个模具车间,几名技术人员正紧张忙碌地操作着几台大型模具生产设备。

  “没有办法,温州现在几乎每个制笔企业都要自己办模具厂,光这项投入,企业每年就要多花费几百万元,有些上规模的制笔企业投入达到几千万元。”文达文具制笔厂总经理黄联鑫告诉记者,因为温州模具业相对落后,而温州制笔企业模具更新速度比较快,导致很多制笔企业都要自己动手兼办模具厂。

  文达文具制笔厂的境况折射出我市模具行业的一个尴尬局面。

  “温州模具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刻,存在不进反退的可能。”记者在市模具协会采访时,该协会负责人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温州模具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模具企业3000余家(含具备制模车间的其他制造厂、制模个体户),从业人员逾8万,年产值约60亿元。与温州特色产业块状分布相适应,温州模具业自然形成块状专业分布特色,如乐清虹桥、乐成一带的精密电子接插件模;乐清柳市低压电器模;乐清白石的鞋模;永嘉的装饰件模、泵阀模;龙湾的笔模、拉链模;鹿城的打火机模和小商品模;瑞安与瓯海的眼镜模、汽摩配模;平阳、苍南的小五金模、徽章模等。

  “按理说,温州模具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以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为主,约占80%,还有铸造模、锻模、橡胶模、玻璃陶瓷模、粉末冶金模等,几乎覆盖所有类型模具,小型精密模具制造是温州优势和区域品牌,但时至今日,我市模具企业仍处于低、小、散、乱的状况,模具专业人才严重流失,企业无力投入,更无力采用高新技术,整个模具行业规模企业不到5%。”温州模具协会高级顾问陈景祥如是说。

  一份无奈的调查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历来被喻为“百业之母”。模具生产费用占轻工、电子、汽车等行业产品成本的30%,不少*模具产值已超过机床产值。据估算,企业每投资1元购买模具,可获得近100元的经济效益。就我市目前

  模具行业的规模、产值与其它产业相比,其行业本身并非属于支柱产业,但许多支柱产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模具设计水平和制造精度。如电子电器产品、汽车、摩托车配件等60%的零件制造都离不开模具成型,因此模具制造业是一个关联行业。

  温州职业技术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吴百中多年来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温州模具行业的发展。几个月前,吴百中所在的职业技术机械工程系受温州科技局的委托,曾对温州的模具企业做了一份行业调查,他告诉记者,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模具行业规模企业不到5 % ,其余均为面积60平方米左右的作坊式工场。

  在我市梧田、牛山北路一带,就分布着大大小小500来家各类家庭作坊式模具店。几台老式的车、铣、刨、钻床加上老虎钳和砂轮机,一个钳工师傅带着几个徒弟,从头到尾实行手工操作。这是记者在一家私营模具作坊工场见到的典型情景。

  吴百中教授把这种生产模式概括为“五依靠”:依靠传统设备加工制造,依靠实物测绘代替模具设计,依靠老师傅的技术经验培养人才,依靠作坊式经营打天下,依靠低价竞争求市场、求生存。

  “温州模具行业内部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计手段和加工设备落后、人员技术素质较低等问题。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正规培训,还是以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培养模式为主,所运用的设计加工技术手段绝大部分还是基于从业经验,对以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的掌握较差。”

  吴百中指出,现代模具工业,早已不是以前手工制模的时代了,模具制作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实现了“无图化”生产,靠电脑设计,向电脑输入数据加工制作模具。模具工业是技术密集与投资密集的产业,要获得高质量、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模具,一要高投入;二要采用高新技术;三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高投入,是指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设备的高低。采用高新技术,是要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水平。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温州模具行业的总销售额在60亿元以上,而销售额95%以上“消化”在温州本地。温州模具用量大,但是价格并不高,一般一副打火机的模具通常在1.2万元~1.8万元之间,为争取本地客户,模具企业间还经常打价格战,使企业的利润少之又少。而与温州毗邻的台州、宁波等地的模具产业50%以上产品供应国内外大型或高端企业,几十万元/副、几百万元/副的模具产品到处可见。相比之下,温州模具的产业档次明显滞后。

  三大发展瓶颈

  “温州模具行业要想发展和升级,必须突破人才、资金和土地的三大困扰。”市模具协会负责人对此具有清醒的认识。他告诉记者,后续资金投入乏力是困扰我市模具业*的问题。当前模具业发展需要企业投入高精尖的新型数控设备。但这些设备动辄需要上百万元投入,投资回收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而模具业由于大多是单件作业,工序复杂,因此企业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后续资金投入也就相对困难。

  温州丰日模具厂厂长巫少华对此也深有同感,他向记者介绍,模具业是一个投入高、产出少的行业,他曾到外省的一家规模企业考察,那家企业在设备投入上花费了3000万元,但一年的产值却只有1000万元。“前几年,我也曾尝试着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但结果发现,钱投进去,规模扩大了,产值却不见增长。以后就不敢再投入资金了。”

  此外,人才也是困扰我市模具业的一大瓶颈。巫少华告诉记者,目前模具行业大多采用数控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模具行业人才都需要2~3年以上的经验积累。

  “模具行业人才总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据我市一家模具企业老板透露,他曾出资10万元在本地聘请技术人才,却未能如愿,只能从外地招聘。但在外面招聘的人才流动性很大,影响了模具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吴百中表示,土地问题也是困扰我市模具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目前,除了不到30家模具企业拥有自己的厂房外,绝大多数模具企业都租用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旧厂房,或以城郊接合部空地棚屋或居民弄堂及庙堂巷尾作工场。由于简陋、潮湿、交通不便,现代化的设备无法安装。

  先进制模设备少则几百万元一台,而模具制造又属单件生产,如果不采取资源共享方式,高端设备的投资就无法回收,因此,一些企业反映场地短缺成为一个致命欠缺,它制约着模具企业发展空间,也是企业技改的*障碍。

  日前,由温州职业技术与温州建达公司联合投资1600万元,共同建立的精密模具技术产学研合作基地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共同筹建温州市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希望今后能据此引进人才,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模具产品档次,提升一批模具企业成为国内外大型高科技企业的配套企业。与此同时,温州模具协会起草了一份《温州模具行业调查暨对策研究》,期待有关*对模具行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努力引导温州模具行业走出发展的“怪圈”。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