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南京帝娃舞蹈教育

欢迎您!
朋友圈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学校资讯 > 南京舞蹈双人舞

南京舞蹈双人舞

日期:2023-04-11 17:21:08     浏览:383    来源:南京帝娃舞蹈教育
核心提示:南京有哪些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春节到了,去夫子庙灯会是老南京的重要习俗。其实在南京城郊,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春节民间习俗活动,有的至今还在流传、上演。南京有哪些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1、跳

南京有哪些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

春节到了,去夫子庙灯会是老南京的重要习俗。其实在南京城郊,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春节民间习俗活动,有的至今还在流传、上演。南京有哪些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1、跳五猖

春节期间到高淳,跳五猖是必须要看的。猴年正月期间,在桠溪镇韩桥社区、固城镇蒋山社区都可以看到。

跳五猖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西周,本是古代举行神灵出巡活动时的祭祀舞蹈,后来流入民间,并成为高淳桠溪祠山庙会最为重要的一项保留节目,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近年来,在区文广局和当地*的指导下,跳五猖已建立了专门的演出队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跳五猖的主角是分别戴着红、黄、蓝、白、黑五色假面具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神,他们被和尚、道士们请来替地方驱邪消灾、祈祷四季平安的。五位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舞蹈时同样戴着假面具、像罗汉一样眯眼嬉笑的和尚手摇大纸扇,在众神中穿插逗逐,风趣诙谐,非常喜人。整个舞蹈动作粗犷狂放,期间会有“邀请舞”、“朝礼舞”、“独舞”、“双人舞”、“群舞”等,种类繁多,再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

不过,不用纠结于是否看得懂这些舞蹈中的道文化,高淳民俗专家濮阳康京说:“尽情去欣赏他们的步伐就是了!”在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布阵过程中,那些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也是跳五猖的精华所在”。

2、跳马灯

“骑大马,带把刀”,在高淳,跳马灯和跳五猖同样享有盛名。猴年正月期间在东坝、正月初四之前在桠溪镇跃进社区,都可以看到这种模仿战马造型的民俗舞蹈。

跳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东坝大马灯代代相传,训练有素。表演的内容均为《三国演义》的故事,队伍主体为“七人七马”,通常需要老、青、少三代共同完成。表演时7名少儿扮演三国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及旗牌报手,分别乘坐7匹战马,在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中策马扬鞭,疾驰而出,神威气势咄咄逼人。只见那令旗指处,阵法不断变换。由跑单穿、双穿、布阵列队、信马由缰,到围阵对敌,七马昂首长啸,奋蹄奔腾,俨如疆场驰骋,假马似乎成了栩栩如生的真马,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天下太平”四字列队收场。在场观众仿佛身临古战场,惊喜交加,叹为观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裕道介绍,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屈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马在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的就要跟右步。两人4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3、江浦手狮舞

在江北庆新春的演出中,至今经常可见手狮舞。

江浦手狮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为当时驻守在永宁地区的太平军战士健体强身及与民同乐时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驻地乡民将此舞承继下来,为当地百姓在节日之时庆典、娱乐时用,并被赋予驱邪纳福的民俗色彩。

江浦手狮有别于我国的“北狮”和“南狮”。道具制作奇特,是用竹片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狮者的手柄,单人舞于手中,人数可多可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近年来,江浦手狮在道具、编排、舞曲、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并且一改过去只有男子表演的传统模式,增加了女子手狮和娃娃手狮的表演,表演形式更加丰富。

南京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是怎么样的?

近年来,体育舞蹈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进入我国各个高校,深受学生的喜爱,之所以会受到众多人的青睐,是因为体育舞蹈运动员通过成套的动作、肌肉的收缩、放松展现出速度与力量的结合,人体肌肉的线条美及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给观众带来视觉感的冲击,无限放大了体育舞蹈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生如何运动、怎样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的方法,还要让*生体验其中的乐趣,从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及教师个人的独特风格等不可忽略的要素,通过对7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开展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恰恰恰、伦巴、牛仔、华尔兹,体育舞蹈一般作为普通高校中的选修课,且开设地时间较短,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有待提高,再者*生舞蹈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这些高校选择的不仅是动作难度偏低的几项舞种,而且都是以教授铜牌套路为主,银牌套路为辅,对于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新颖性,降低了*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缺乏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目前南京市高校依旧实行的是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放羊式”,导致很少*生能够认真地完成一节体育课,目前在课堂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示范法,能够激发*生的好奇心,但不能保证*生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分组练习法是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生自主学习性与创作性,同时增加了*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没有对培养*生的身心健康及终身体育的意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对体育舞蹈教学认识不足

学习体育舞蹈不仅使*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更能使*生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对于体育舞蹈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生疏,这也与其复杂的历史文化有关,体育舞蹈一般作为高校课程中的选修课,经常出现选修人少且大多数都是女生的情况,其次大部分*生都会片面地把体育舞蹈与交谊舞、拉丁舞混淆,日常上课过程中教师更注重技能的教学,忽略了理论部分,没有系统地给*生介绍体育舞蹈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另外主要原因在体育舞蹈自身的特殊性,在跳双人舞的过程中需要男女共同配合来完成,导致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产生抵触心理。

专门学国标舞的职校江苏有哪些

有江苏视觉艺术高等专科学校等。江苏专门学国标舞的职校有江苏视觉艺术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师范*钟祥分校和南京音乐网络舞蹈。国标舞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

民族舞的定义、片段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50年代初,在*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的工作。体现在舞蹈领域,一方面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通过加工——再创作,以其精华展现于舞台;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发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舞蹈艺术。
各民族自然传衍的舞蹈——尤其是技艺性较强的,在传衍过程中其基本风格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艺人身上,他(她)们大都是农民,堪称民间舞蹈家,但长期以来地位低下,甚至过着忍饥挨饿、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抢救遗产”也是对身怀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的拯救,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破天荒地登入了大雅之堂。
这一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也可说是“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新一代的舞人自觉沿着《讲话》的指导思想,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认真地对于那些,看似“粗糙”却是“最生动”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搜集、整理,本着“去其糟粕”——剔除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不健康成份,“取其精华”——选取*人民性的审美特质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
在建国后的十多年中,在毛泽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洋溢着时代气息,反映了人民精神面貌的优秀舞蹈。它们不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为世界舞坛所瞩目。前面已经提及的如:戴爱莲的《荷花舞》、《飞天》;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等都是这一时期领时代风骚之佳作,象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红绸舞》(群舞)首演于1949年,编导:金明(1927——)等,编曲:程云,首演者:长春文工团郑建基、王亚彬、刘海茹。一队男女青年,高举着“火把”跳着欢快的秧歌,“火把”变成了红色的长绸——如火龙飞舞,矫健的舞姿与变幻的“火龙”交相辉映,洋溢着青春活力。舞蹈以民间秧歌和传统技艺——“百丈帆”为基础,选取了“燃烧的火把”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宣泄着人民得解放的共同心声。1950年该舞*次进京演出,轰动首都。次年,入选参加第3届“世青节”获金质奖。半个世纪以来,演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的五洲四海,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它是:“*之火的象征”。
其它汉族舞蹈,如:《花鼓舞》、《丰收歌》等,都堪称佳作。《花鼓舞》(群舞),首演于1956年,编导:张毅(1934——),作曲轶名;首演者:大连市歌舞团,张毅领衔。“花鼓”流传于山东省,长年以来,它是贫苦农民流浪乞讨的一种卖艺形式。鼓棒上系有半米多长的鼓穗,舞者以鼓棒与鼓穗的顶端交替击鼓形成一种独特的技艺。张毅赋予“花鼓舞”以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并将鼓穗加长突出其技艺性,在激昂、多变的节奏中,人体健美的律动与彩色鼓穗的丰富线条相交织,构成舞蹈的独特魅力。该舞曾获1957年“世青节”金质奖。
《丰收歌》(女子群舞),首演于1964年,编导:黄素嘉(女,1936——)、李玉兰;作曲:朱南溪、张慕鲁,首演者: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李葵楠等。*江南山青水秀,历代文人留有大量描绘江南美景、美女的诗作。编导几度下江南深入生活,农村妇女不畏艰辛,奋力劳作的情景和丰收后的喜悦,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她将开镰收割的劳作与江南民间舞步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快速的节奏,矫健的体姿,鲜活地再现了江南妇女的秀美与潇洒。当农家女身系的腰带,在瞬间变成了“金黄色的滚滚稻浪”,舞蹈掀起了高潮——洋溢着时代的激情。以上3个作品均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在这股强劲的时代潮流中,少数民族舞蹈之花姹紫千红,遍地开放。《孔雀舞》(女子群舞)是金明的又一佳作,首演于1956年,作曲:罗忠熔,首演者:中央歌舞团资华筠、崔美善领衔。高高山岗上,一只开屏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翅膀冲下山来,一双双“翅膀”化作了“孔雀姑娘”,踏着象脚鼓与 锣的敲击声,和着优美的旋律,簇拥着“鸟王”翩翩起舞——饮水、照影、沐浴、飞翔……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图腾崇拜——宗教艺术的遗存,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民间流传的传统“孔雀舞”只有男性表演,舞者身背象征翅膀的沉重道具,限制了形体的自由与舒展。编创者突破传统——尝试以女性来展示孔雀的美丽,在服饰上也进行了革新——去掉沉重的道具,代之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这个舞蹈于1956年首次在*舞蹈会演中亮相,就以其新奇和优美,备受观众青睐,次年又在“世青节”获金质奖。
在搜集、整理传统民族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舞台精品确实不少。*为交流经验、繁荣创作,定期举办文艺会演。饱经忧患的各族人民都以能在舞台上展演自己的舞蹈而自豪。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区或民族,生活中自然传衍的舞蹈濒临绝境。面对新的时代,他们也渴望以舞蹈来表达心声,树立自己民族的形象。他们甚至向专业舞人提出:“为我们设计一个舞蹈吧!”《快乐的罗嗦》、 《草笠舞》正是在这样的“呼唤”声中,应运而生。
《快乐的罗嗦》(群舞),首演于1959年,编导:冷茂弘(1938——)作曲:杨玉生,首演者: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团,冷茂弘等。“罗嗦”系彝族之意(是译音),1949年以前,聚居于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云南及其他西南省份亦有另外支系)还保持着奴隶制度。解放军进山后,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发展生产,新生活蒸蒸日上。冷茂弘亲眼目睹了凉山巨变,虽身为汉族,他对彝族获得解放的欢乐感同身受——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作者选取了彝族祭祀仪式中一些动态特征——“拐脚步”、“荡裙”……确立起该舞的基本风格,那贯穿全舞的手、脚超常化的快速摆动,则是“罗嗦”们自由心灵的具象化。舞蹈和着单纯而独特的彝族曲调,以彝族特有的方式呼叫着,表现出一个挣脱锁链的民族,发自内心的狂喜!这个舞蹈从凉山跳遍*,在世界各地演出均受到欢迎。
《草笠舞》(女子群舞),首演于1960年,编导陈翘;(女,1938——)作曲:李超然,首演者:海南黎族自治州歌舞团,韩爱桃等。黎族姑娘喜编草笠,它不仅供田间劳作中遮阳、挡雨,那也是姑娘们美的饰物。朝阳照耀下,姑娘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下田,头带着草笠——好似茫茫天地间飘荡着片片荷叶;晚霞掩映下,姑娘们沿着田梗走来,挂在腰旁的草笠又如一行行滚动的车轮;草笠随着她们劳动的身影,流动着,跳跃着——组成了一幅特色浓郁的“工艺画”……陈翘的艺术青春是在黎族聚居的海南岛度过的,她熟悉他们的民族习性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她从生活中提炼的动作:手插腰,微出胯,顺拐式的步态与摆手以及相互梳理帽穗、织带的细节……无不表现出黎族姑娘特有的美,贯穿《草笠舞》的潜台词是:瞧,我们多漂亮!这个作品曾获1961“世青节”金质奖;它与《快乐的罗嗦》都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上述的各民族舞蹈,代表着这一时期数量*的“情绪舞”——短小精炼,无复杂情节,以比、兴手法状物抒情。无论是在传统民间舞蹈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亦或是专业舞人精心设计的,都突出民族风格——力求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特质。
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舞蹈题材、体裁、风格、式样的多样化,这一时期,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汇——不强调特定风格,更直接地反映生活的作品也不少。如军事题材的舞蹈作品中,双人舞《艰苦岁月》,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这个作品首演于1961年,编导:周醒(1934——1988)、彭尔立(1936——);作曲彦克、周方,首演者: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朱国琳、廖骏翔。编导者从同名雕塑中获得了灵感,或者说,舞蹈是这座著名雕塑的“动态化”呈现:长征路上的老战士与小战士,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饥寒交迫中艰难跋涉。小战士几尽昏厥,老战士吹起竹笛,激昂、优美的音乐唤起了战士对未来的向往,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着,向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地前进。《艰苦岁月》以它独特的创意,凝炼的结构,感人的细节,鲜明的舞蹈形象,呈现出战斗中的浪漫情怀。它注重的不是解释事件,而是表现人物感情的升华。
从戏曲中提炼语汇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颇具代表性。 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首演于1959年,编导:栗承廉(1932——1993);首演者:北京舞蹈学校,陈爱莲。该舞采用了同名古曲为舞蹈音乐,借助了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适当借鉴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程式和优美身段,以婀娜柔美的舞姿,细腻含蓄的情韵,表现了月夜下的少女对幸福的憧憬。
以上列举的都是50-60年代中期的代表性舞目,经受了长期的社会的选择,得以流传至今。这些作品的编导和领衔首演者,是新*代舞人中的佼佼者,他(她)们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自觉地追求——艺术个性与民族气派、时代精神的交融。
经过“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10年浩劫,倍受摧残的舞蹈艺术得到了复苏,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入了新时期。在这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意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反映在文艺思潮上,比较集中的体现于围绕着对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反思,探讨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评估。不同观点在各个领域里的公开论争,反映出文化人思想的空前活跃,体现了在邓小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号召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进一步弘扬。这种进步是深刻的、全面的,对新时期的舞蹈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文革”前的舞蹈,基本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总体模式——时代印迹。宥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创作者似乎很怕自己的作品,距离生活原型或原生形态的民间舞蹈太“远”,对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舞蹈动作的加工,一般持慎重态度并偏于趋同性。因此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
文艺复苏后的广大舞人,跃跃欲试,尽管在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方面相互存在着各种差异,却无例外地反映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渴望对过去惯用的手法和固有模式——哪怕是“成功经验”,予以突破。在回顾、反思中,经历了困惑、探索甚至是孕育的阵痛后,先后涌现出一批新意盎然,令人瞩目的作品。
成长于50年代的舞蹈编导,再创佳绩,其中黄少淑(女,1938——)、房进激(1931——)伉俪合作的《小溪、江河、大海》,则更具突破性。这个女子群舞,首演于1986年,作曲:焦爽 ,首演者:*人民解放军艺术舞蹈系张晓庆、李茵茵等。一群着水色长裙,身披透明薄纱的少女,似滴滴晶莹的“水珠”,以细碎、流畅的舞步逶迤连绵地运动着,舞姿幻化成江河泛起的波涛,细浪起伏不断。少女挥舞着裙、纱,以大幅度的奔腾跳跃,形象地展现了奔流不息的浩荡江河滚滚向前……舞蹈营造出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揭示着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
像这样体现出浓重的生命意识的舞蹈,新生代的编导也佳作迭出。如:《奔腾》(男子群舞),1986年首演,编导:马跃(回族,1945——)作曲:季承、晓藕等,首演者:中央民族舞蹈系,姜铁红领衔。舞蹈以领舞、群舞的相互衬托,展现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雄伟气势。其中,“人”的“信马由缰”与“马”的“奔腾飞驰”交相挥映,迸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这个舞蹈是对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重要突破。它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民族风格展现,而是通过体现蒙古民族须臾难离的马的“灵魂”搏击,揭示这个民族对生命的感悟。
《黄河大河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作曲家洗星海的不朽之作,这部作品和以它为基础创作的的同名《黄河钢琴协奏曲》,都被确认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舞蹈编导选用经典乐曲编舞,是极富挑战性的新尝试。苏时进(19——)、尉迟建明(1935——)80年创作的男子群舞《黄河魂》(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首演)率先向此目标进击,他们的成功实践对于舞蹈创作题材、表现手法的开掘均具有开拓意义。
大型组舞《黄河》,首演于1988年,编导:张羽军(1962——)、姚勇(1958——);首演者:北京舞蹈。具有更长远的影响力。如果说《黄河大合唱》以非凡的音乐气势和诗化的歌词,深刻地宣示了作品的内容;殷承宗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是原作乐曲的浓缩和钢琴技艺性展现;组舞《黄河》则是在同一主题下,实现艺术媒质——人体语言的转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它忠实地保持了大型“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原貌,努力使原作的曲体结构与舞蹈相对应,但这种“对应”不是机械的、表象性的,而是紧扣原作的音乐动机,以有着深刻精神内涵的血肉之躯,形体化地阐释音乐题旨——表现了*民族的魂魄。
1990年首演的《黄土黄》(群舞)具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编导:张继纲(19——);作曲:汪镇宁;首演者:北京舞蹈于晓雪领衔。一群赤身背鼓的汉子们和一群穿斜大襟布挂子、窄脚裤的婆姨们,使人想起祖祖辈辈守着这片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们似乎刚刚从“土坷垃”中爬起来。但是当汉子与婆姨们轮番起舞,把身上背的鼓打得震天价响,跺脚、踹腿,几乎把大地踏出了坑……你会感到他(她)们已经大踏步地跨进了现代社会。以“土”得不能再“土”的形态,十分“现代”地宣泄着自己蕴积已久的感情。对脚下这片黄土地的挚爱,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希冀……通过那无休无尽、反复敲击的鼓声一股脑地迸发出来。动作幅度、力度的超常化和同一动作的重复性,为既往的舞蹈所罕见,进入“痴狂”状态的鼓手把大地震憾……。
上述几部作品,虽然在风格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但都选择了气势恢宏的群舞来表现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似乎是一种时代的呼唤,下面的两个独舞《雀之灵》、《残春》也属于同一题旨的阐发。
《雀之灵》(女子独舞),首演于1986年,杨丽萍(女,1958——)自编自演,作曲:张平生、王甫建。粗粗看去,《雀之灵》)也不外乎是拟人化的孔雀。但它与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无论是民间流传的,或是艺术家加工的舞台艺术品)存在明显的变异。编导为自己的舞蹈定名《雀之灵》,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深刻内涵的自觉追求。举手、投足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却远远超越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灵与肉的交融、呈现。她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于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孙龙奎(朝鲜族,1957——)创作的。《残春》[(男子独舞)首演于1988年,以传统朝鲜乐曲伴奏,首演者:北京舞蹈,于晓雪。]与《雀之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悲凉的吟唱伴同下,舞蹈以强烈多变的人体律动,慨叹时光流逝,青春短暂……于深沉的情调中呈现出难以抑制的生命激情。长白山下的朝鲜民族能歌善舞,但在一般人印象中似乎女性舞蹈更为发达。孙龙奎把男性舞蹈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对自己民族性格的深刻理解和舞蹈律动的准确把握,对朝鲜民族的舞蹈语汇进行了革新。人体大幅度扑伏、抽搐、扭曲、腾跃、旋转……不露斧凿地掺揉进了现代舞的技法;贯穿于整个舞蹈的节奏型、呼吸型,突出了朝鲜族舞蹈的鲜明特色,舞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一时期,对于*古典舞的探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金山战鼓》(女子3人舞),首演于1980年,编导庞志阳(1931——)、门文元(1934——)等,作曲:田德忠,首演者: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王霞、柳倩、王燕。作品取材于距今900多年前*南宋时期著名巾帼英雄——梁红玉的事迹。在寡不敌众的危机时刻,梁红玉亲自擂鼓助阵,中箭后,以大无畏的精神,忍痛带伤,坚持战斗至*胜利。舞蹈以灵活、流畅的舞台调度,精湛、高超的技艺,简炼、感人的情节,将梁红玉带领女兵,助阵作战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出来。它充分发挥了*戏曲的虚拟性表现手法却并不拘泥于戏曲的程式,舞台上虽只3人,却好似千军万马,身批鲜红色长披风的梁红玉,动如风、立如松的英豪之气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婚别》(双人舞)首演于1984年,编导:陈泽美(194 ——)、丘友仁(194 ——);作曲:张晓峰、朱晓谷,首演者:北京舞蹈:沈培艺、李恒达。它取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同名诗作,表现的也是尽忠报国的主题,却缠绵绯恻另有一番情调。红烛高照的新房里,新婚的妻子羞涩、焦急地等候丈夫的归来,憧憬着婚后美好的生活。但是无情的现实却是丈夫即将出征,真所谓“新婚即别何匆忙,为国捐躯断衷肠……”。鸡鸣、号角打断了情意绵绵的双人舞——生离死别时刻终于到来。*妻子毅然将长刀递给丈夫,慨然送其出征。舞蹈以*古典舞特有的情韵——尤其是发挥了水袖的功力,以精炼的手法较好的刻划了人物。
近期作品的精选,似乎更费斟酌,但我们有理由肯定新时期的舞蹈经历了复苏后获得了全面发展。不仅作品基数明显上升,而且在题材、体裁、风格、样式以及编舞技法……等方面更加丰富多样。透过强劲的主体意识呈示,喷溢着开放时代的意绪和气息。

学员评价ASK list

  • 冯**评价:南京帝娃的老师教的非常棒!漂亮又干脆的小姐姐,上课中气十足,非常激情,课堂气氛很好。老师很会教,告诉你动作应该怎么做,怎么刚,怎么柔,对新手很友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手机号码: 134****4902   评价时间: 2024-11-03
  • 未**评价:孩子学得很快,第1节课孩子还有点拘谨,但是南京帝娃国际老师很热情。第2节课就能完全放开了,跟着老师,感觉孩子也挺有兴趣的。
    手机号码: 136****7913   评价时间: 2024-11-03
  • 杨**评价:暑期班跟其他的班级是一样的,同样也是按照您的程度分班。基础班可能会更加的注重基础,如果你本来四肢僵硬,肢体不协调,参加两个月的基础班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如果你想要来提高班的话,可能会辛苦一点,但是学成之后您就可以合着音乐翩翩起舞了,甚至可以和别人示范你的舞姿,让你在跳舞的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手机号码: 144****9753   评价时间: 2024-11-03
  • 李**评价:从去年开始一 直就在学hiphop,每次上课都能跟着老师学到很多街舞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街舞跳的越来越好,对街舞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我跟喜欢北舞这个大家庭,在这里练舞有- -种家的咸尚
    手机号码: 180****1830   评价时间: 2024-11-03
  • 老**评价:班族为了锻炼来的南京帝娃舞蹈国际学校,运动强度还是挺大的,但是越学月越轻松。老师带的很好,严厉细致认真,非常注重练习基本功,没有基础的人也能跟得上。
    手机号码: 131****1570   评价时间: 2024-11-03
  • 虞**评价:*学跳舞就来了南京帝娃舞蹈国际学校,那天是比较轻松的一节课,比较适合想我这样的初学者,要求不是很多,还帮我矫正了一下不正确的做例子是,还锻炼了一下身体。
    手机号码: 156****5676   评价时间: 2024-11-03
  • 张**评价:给孩子报名了帝娃的舞蹈课程,孩子的舞蹈技巧也学习到了很多,在专业*舞老师的指导下,孩子现在的舞蹈真的很不错的。
    手机号码: 151****2298   评价时间: 2024-11-03

本文由 南京帝娃舞蹈教育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咨询电话:157573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