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得宝美国总部全球总裁FrankBlake的表态看,其对*市场的认识并不像其他世界连锁巨头那样乐观,而是有撤离*市场的最坏打算。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在别人都认为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且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不仅没能如其所愿,而且还让其破费不少。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巨大投资,换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企业逐利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要在一个虽盈益潜力巨大但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市场获得自己期望的利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经济危机蔓延全球,世界企业巨头纷纷加码*市场的背景下,家得宝总部全球总裁迥异的表态,其焦虑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焦虑归焦虑,既然耗费了巨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就应该在止血的前提下,选择坚守和适应才是上策。
放弃对家得宝而言,是绝对的失策。究其原因:
一是得不偿失。自2006年家得宝通过收购天津家世界进入*,就花费了不菲的美金,在经营的3年时间内,其又陆续投入不小的财力、人力、物力。此外,在之前还和东方家园等相关企业的谈判入驻*市场的精力耗损。可以说,家得宝进*市场是波折重重。终于进来了,却因几年的经营业绩不佳,转而又灰溜溜撤离。这对一个全球巨头而言,负面影响和评价会多么恶劣。“在*市场碰了一鼻子灰,又溜出去了”,这是多么无光的事情!
二是下家难觅。家得宝若放弃*市场,必然是要找到“烂摊子”的下家接手,才能全然而退。受客观经济环境影响,目前建材家居产业整体低迷,建材超市的经营模式受到极大考验是无疑的。在此背景下,寻找到收拾残局的买家又谈何容易。家得宝当初之所以借道“家世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世界”面临资不抵债的窘境,才给了其进入的机会。如今,再将一个不赚钱的“破罐”转手出去,抛开巨额资金不说,大环境的阻碍,恐怕难度就不小!
三是欲进更难。家得宝面临的盈利难题,其内部人士称是经营管理混乱、战略定位不清。在笔者看来,这仅是内部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外部家居建材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的市场环境趋恶。家得宝之所以之前很看重*市场,就是因为其对当时*家居建材市场的评估过于乐观,于是想尽一切办法都想挤进来(百安居、欧倍德等老二老三都来了),自己岂能错失这个庞大的市场?!但是,进入之后,在2007、2008年*房地产旺火减退的周期下,各式家居建材经营模式企业的竞争却日趋激烈,“杀价竞争”不仅挫伤了建材超市的锐气,而且扰乱了建材超市既定的战略布局,方寸大乱。加之2008年底和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肆虐,建材超市和其他家居卖场一样,难逃大环境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本土建材家具卖场和企业选择了抱团作战,而外来的百安居也好,家得宝也罢,却成了孤家寡人。只有从内部解决外部导致的亏损:精简、裁员、关店,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若在此时,忍受不住直线下滑的业绩形势,贸然弃城。那么,一旦整体大环境复苏转暖,*市场的家居建材市场随着危机的洗礼,洗牌后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若再打算进入,那么不仅将会耗费比其*次借道进入更大的代价,而且又会经历一个重新适应市场和消费心理的过程,必然拉大和延长其再次期望的获利梦想。难保不会又被“戏弄”一盘!
反过来,家得宝若能够在总结前期进入后,企业经历的得与失,仔细研究*消费特点、市场特点,找出适合建材超市变革本土化经营的转型模式,扩充企业的盈利点,对企业后续的坚守与抗衡未必不是可行之策!
因此,选择放弃是最坏的打算,但对家得宝而言,只能是口头上的一个警示,却万万不可付诸行动。否则,代价是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