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网合作机构 > 培训机构 >

一粒沙英语

欢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9:00-21:00

位置:培训资讯 > 英语教育:“疯狂”“霸道”后的迷失

英语教育:“疯狂”“霸道”后的迷失

日期:2009-08-25 10:29:45     浏览:613    来源:一粒沙英语

来源:*教师报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语言政策怎么确立,如何恰当地为英语教育、中文教育定位,如何在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主流文明当中,保持*的文化主体性,保持母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和挑战。”5月13日,北京,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语言文化政策研讨会”上,对这一重大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的全民学英语

  “越思考这个问题困惑越多。我们重要的使命是要进行理性的反思,而不是煽情。” 北京师范*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认为,英语教育的问题出在整个社会的舆论,包括政策的导向。“现在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格局,英语在我们的社会里面成为一种资格,哪怕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你的外语不过关,就不能当教授,不能通过博士生考试。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英语的地位超过了民族语言的地位。
南开*教授、天津市语言学会会长马庆株认为,一个*全民学一种外语是*的怪事。“在未经论证的情况下,我们想当然地独尊英语,英语越来越热。”升学、招聘、晋升,甚至连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都要求歌手会英语。“一个大国全民学英语,这在世界史上是空前的。” 马教授认为,这种形势会严重损害我国的母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甚至会威胁到我国的部分主权。

英语和汉语不是对立的

  而清华*李楯教授不认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他认为,我国母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并不是英语教育造成的,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英语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下要和人打交道,你就要会英语。但我们应该可以做到和人对等交流。如果你只会外国的,不了解自己的,你只能是人家的学生。我们现在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失去了传统,我们的学生看自己的传统语言,看古文,如同在看一门外语。”
  *社会科研究员雷颐也认为,英语和汉语不是对立的。“20世纪0年,那些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英语都非常好,国学传统文化水平也都非常高,所以我不同意把英语和汉语对立起来的观点。比如说像林语堂,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不像我们现在很多人说起英语像汉语,说起汉语像英语。”
之所以会这样,雷颐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背后的思维,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想通过封闭和缩减英语来达到保卫自己语言的目的,恰恰达不到。”

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项贤明认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育不仅是一个字、词、句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熏陶。我们应该通过语文教育,使人变成‘文化人’。而在今天看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变成了一个工具。” 项贤明认为,语文教育*的问题出在*:“我们*里面美文太少了。*主要应该解决语文教育的问题,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去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等。”
  项教授的观点得到来自陕西榆林的韩海燕老师的赞同:“关键的教育在*,而不是*。”韩老师认为,*的教育关键在*,而*教育关键在教材。“从*,根本就不给我们的孩子进行好的人文文化的教育,把教师也教坏了。我接触到一个教师,他教了30年的*,越教越没有文化。**的问题是民族文化的丧失,而不是语言的丧失。我们学英语要学西方的文化,而不是单学语言,语言是一个工具。检查一下,我们现在到底学的是语言,还是文化?”
  “我觉得问题恰恰出在现在只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像从前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雷颐也反对把语言教育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我们要学习外国,就是要了解他们的全部,包括其中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吸取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

关键是要有实证的研究

  “煽情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有实证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龚亚夫认为,英语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研究不够造成的。
  “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问题,包括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学多长时间*,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缺乏研究。” 龚亚夫认为,这实际上涉及到评价问题。“我们到底要考察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通过什么手段来考察学生的能力等方面,我们也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的考试,从中学到*,考试都是一种间接性的考试,通过选择填空来推断学生的能力。我们需要更直接性的考试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就比如考驾驶执照,不是卷子考得好就行,而要实际驾驶汽车。现在我们缺乏的就是能直接观察到语言能力的考试。所以大家一拥而上请了很多人去猜题、押题。”

英语教育为何变得越来越难

  清华*英语系原副主任、教授孙复初认为,英语教学的问题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20多年前,我们中学生的英语大部分都能过关。我很多的父辈和师兄,他们的英语都很好,但都是中学学的英语。那时我们培养出来的高中毕业生英语基本上就过关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当时的英语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当时每天早上校园里面都是一片朗读声,老师要求我们用英语写日记,写作文,然后个别的课程用英语的教材,或者用英语来讲。所以上*以后,我们都能用英语做作业。”
  孙复初教授说:“但从80年代中期,英语教学就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念课文了,全部是背词汇,然后做模拟题,不仅英语课上做,到专业课上也做。英语课严重冲击了专业课的学习,有的学生几乎一半时间在学英语。从中学开始,*、高考、*四六级,学生就是完全为了下一次考试来学习。英语学习从*开始一直要学到博士,英语变成学习时间最长,家长花钱最多,学生花时间最多而效率*的一门课程。”
  孙教授提到,最近北京市一个杂志报道说,北京市有6位外教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满分是150分,这6位外教平均分是71分。“外教考完之后就问我们,你们这是考英语吗?反过来,我们的学生能考到140多分,看外文书却看不懂,翻译的东西也看不出来是什么。”
  “问题出在‘权力加利益’上。现在有一个新的考试经济,英语考试是*钱的。英语问题难解决,问题在这里。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英语界本身的问题。”

“虚热”的英语不应该是核心课程

  来自苏州的焦晓骏老师对英语应试教育有非常深的体会。“*的英语可以用‘虚热’两个字来形容。虚就是内虚,热就是外热。社会上普遍重视英语,但从应用价值来讲,并不是很高。我们经常会看有一些大型的公开课,但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上面的课改是波涛汹涌,下面的教学还是巍然不动的。当初我们介绍任务型教学的做法在*推广,但真正在课上做的几乎没有,老师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没有人去考虑‘任务型’”这三个字,就是背单词、讲语法。”焦老师认为,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喜欢这种语言。
  焦老师认为,英语在*阶段应该作为必修课,高中则可以作为选修课。在英国,现代外语作为第三学段(相当于我国的*)的必修课,到了第四学段(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就只作为选修课。他们的资料表明,就整个社会来说,有65%的人是不学习外语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高中选择性地放弃一部分英语考试,而可以选择学习其他的*,那么他们能够得到更适合他们自己个性的发展。为什么在*,语文、数学、外语是核心课程呢?我觉得英语不应该是核心课程。英国的核心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和科学。科学素养比外语素养更重要。”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