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和汽车巨头紧锣密鼓地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时,我国的车企还在观望……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然而,与同时出台的车购税优惠、“汽车下乡”延续一年等政策引发无数关注的情况相比,市场和媒体对这一政策的回应显得“冷清”了许多。
这一现象也映衬出我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汽车面临的尴尬局面。
*车市今年跃居全球首位,逆势上扬。然而销售几乎都建立在汽油、柴油为动力这些传统汽车之上。虽然国内已有数款新能源汽车下线并进入量产阶段,但销售并不理想,在1-11月总计1200多万辆的汽车销售中,所占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概念”变财富有仨“拦路虎”
关于新能源汽车,欧美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了,并进行了相关探索,在氢燃料、生物燃料等技术方面也已经有产品推出。
在美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整个市场销售的3.7%,比2005增加了1.7%。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总裁麦柯迪说,美国发布的2010年款新车至今已有200款的燃油效率超过每加仑30英里,数量比2009年增长了47%。
今年,德国汽车科研投资约190亿欧元,平均每天出现10项专利,其中一半是环保技术。
日本*对节能型汽车的补贴和减税措施,大大刺激了汽车市场的销量,环保车成为2009年最畅销产品。截至2009年8月底,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201.7万辆,其中普锐斯的全球销量达到143万辆,成为世界上销量*的新能源汽车。
与各大汽车生产国和巨型跨国公司紧锣密鼓的产业化相比,*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在“2009第七届*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尽管**规划了到2011年形成年50万辆电动车的生产能力。但是这一令人鼓舞的规划,并没有改变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观望态度。
“*四部委提出并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十城千辆工程,很多城市都在热烈争取,但是一些汽车企业也只把它作为一次*的特殊定货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加大电动车的自主研发和形成产业化能力,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联系。”陈清泰指出,“有的汽车企业为了争取*的补贴,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抢先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电池系统进行拼装,迎合*的近期需要。”
据了解,技术尚不成熟、价格高昂,以及使用环境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原因。
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锂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这些方面的技术门槛很高,研发费用高昂。目前,电池性能不佳使纯电动车在行驶里程、安全性等方面还有明显不足,这是消费者选购时的*顾虑。
新能源汽车价格也毫无优势。以丰田普锐斯为例,其在*市场的售价为25万元-30万元,而同类产品的汽油版售价只有18万元左右。一些国产目前混合动力车的叫价也往往是传统车型2倍,巨大的价格差异使很多私人消费者望而却步。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同样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充电站网络、车辆维修服务网络、多种形式的电池营销服务网络等,这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和装备需要系统规划和巨额投资才能实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的引导和扶持,这些补贴应该包括技术研发和汽车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以美国为例,为了挽救深陷困境的美国汽车业,美国*明确表示,联邦*将购买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车辆,并将推动汽车企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今年3月,美国*又安排了24亿美元支持插入式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其中15亿美元用来支持先进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而在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方面,美国也有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我国*也已经开展行动。今年2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服务领域购车进行一定的补贴,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示范。明年,不仅试点城市范围将扩大,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也将开始,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业内有消息称,我国近期将发布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已上报预计明年3月正式颁布,当中将涉及补贴问题。
低碳经济呼唤节能环保车
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消耗,70%左右用于交通运输,其中汽车占了30%多。传统能源汽车向来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表明,一辆轿车年排出有害废气高达自身重量的4倍。
根据发达*汽车行业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25%左右,专家预测我国汽车行业的CO2排放可能占总排放量5%左右,那么,我们的汽车工业就要往低碳的、清洁能源的,以及新能源的方向发展。
日前,**宣布了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车市火爆与排放目标的这对“矛盾”中,国内汽车业势必要面对正面冲击。
欧盟议会通过的标准乘用车CO2排放标准,目前为140克/公里,到2012年要达120克/公里,2020年要达到95克/公里,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不同的汽车碳税。这对全球汽车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我国本土品牌汽车的环保指标离欧美日品牌还有差距,尤其是在技术含量更好的豪华车市场,更是差距明显。
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是*节能减排的突破口。现在油价持续攀高,消费者已经对节约能源有了深刻体会。这是个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向前发展的良好契机。据英国RSA保险集团对全球九大市场进行的消费者调查,*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5%~10%的额外费用,6成人更倾向于购买低碳排放量汽车。
业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未来15到20年,燃油发动机仍将占据优势,但电动车会发展迅猛。只要*市场具备了应用因素,以及公司的生产准备得比较充分的话,节能环保汽车的导入只是时间问题。